西安市育才中学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西安市育才中学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屈卓 审题人:冀晓芳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滞笨(zhì) 哽咽(yè) 字帖(tiè) 慷慨淋漓 (kǎi)
B. 污秽(suì) 针灸(jiǔ) 镐头(gǎo) 锋芒毕露(lòu)
C. 抹杀 (mǒ) 哺育(pǔ) 诘问(jié) 锲而不舍(qì)
D. 亘古(gèn) 气氛(fēn) 晌午(xiǎng) 深恶痛绝(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暑名 无遐 迭起 炯炯目光
B. 黯淡 愧怍 元勋 微不足道
C. 选聘 狂斓 孤孀 潜心惯注
D. 震奋 高粱 取谛 九曲连环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属于副词的一项是( )(2分)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A.完全 B.突然 C.焦虑 D.只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B.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C.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色,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她脸上的神情很复杂: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儿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
①文中的“她”是 。(1分)
② 这段文字选自老舍的小说《 》(1分)
6.课内诗文默写(共7分,每空1分)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
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④《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⑤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5分)
7.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国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热了起来。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今天,就让我们聚焦 “爱国”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透过诗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并写出下句。(2分)
千 | 树 | 阑 | 放 |
听 | 夜 | 灯 |
|
卧 | 雨 | 风 | 东 |
(2)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战争年代中华儿女们抛头颅洒热血拯救在风雨中飘摇的中华民族,表达拳拳爱国情怀。而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需要扛枪保卫祖国,不需要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那我们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请至少写出三条)(3分)
①
②
③
三、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小题(共10分)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8.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2分)
9.选文刻画“我”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3分)
10.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3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12-15题。(共11分)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⑪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⑫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选自《我们仨》,有删减)
1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可高大了。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13.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瑗“实在很佩服”,第④段到第⑥段详细回忆了钱瑗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瑗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④ ———⑤ ———⑥学问高深
14.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⑫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岂: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9.[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0-21题。(共4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四、作文(40分)
22.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请以“成长的歌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有真情实感。
(2)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作,字数600字左右。
(3)可以抒发感情、记叙经历、发表言论等,文体除诗歌外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