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育才中学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西安市育才中学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总 分:100分 时 间:90分钟、
命题人:白 净 审题人:黄晓梅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 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图1 |
2. 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 地形较平缓 B. 土质较疏松 C. 水源较充足 D. 植被条件好
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3-4题
3.若图2为海陆水循环示意图,① ② ③ ④ 为水循环环节,a为陆地,b为海洋,则
A. ①为降水 B.②为蒸发
C. ③为水汽输送 D.④为径流
4.若图2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则洋流① ② ③ ④为西风漂流的是
图2 |
A. ① B.② C. ③ D.④
5.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陆地内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缺失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水汽输送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闻名全国,如今很多桑基鱼塘已成为建设用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珠江三角洲发展“桑基鱼塘”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千沟万壑,地表崎岖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7.桑基鱼塘被大量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A.鱼类价格低,生产效益下降 B.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合发展
C.市场需求萎缩,利润大幅减少 D.工业、城镇用地扩张,土地价格上升
8.以前农民傍晚在田间地埂上燃放烟雾,用以驱逐夜晚的寒气,它的科学道理在于
A.烟雾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B.烟雾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辐射
C.烟雾吸收大气反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烟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读炼钢工业的生产过程示意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图3
9.影响选矿厂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动力 B.劳动力 C.原料 D.市场
10.影响炼制厂和精炼厂布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原料 B.动力、市场 C.动力、科技 D.原料、科技
读图4我国某地某时段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图示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商务工 B.求学 C.旅游观光 D.养老
13.我国传统民居多呈现出南方尖屋顶、北方平屋
顶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多少 B.昼夜长短
C.宗教信仰 D.风俗习惯 图4
14.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1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广州
16.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搬运 B.海浪侵蚀 C.流水堆积 D.生物风化
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图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下列产业容易在高铁站核心区域集聚的是
A.养殖业 B.商贸业
C.汽车装配业 D.园艺业
18.影响高铁站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系 C.植被 D.气候
图5
图6为亚欧大陆内部某湖泊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该湖泊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若该区域出现不合理灌溉,则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光化学烟雾 B.土壤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臭氧空洞
图7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4题
2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自然带是
A.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原带
C.高山草原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D.高山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22.形成该山地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向
23.引起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图7
A. 水热条件 B.土壤类型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4.该山地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0S附近 C. 400N附近 D.极圈附近
读图8等高线图,判断25~28题
25.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
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
26.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750米
27.已知王村的气温是11℃,丁山气温应是
A.6.5℃ B.7.1℃ C.7.4℃ D.6.8℃
28.王村与大王山实际水平距离最接近
A.3km B.6km C.8km D.10km
图9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29~30题 图8
29.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30.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图9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下面(图10)为地球公转轨道及冬、夏至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图10
(1)甲、乙两幅图太阳光照图中,弧 和 表示晨线的是 (1分)。
(2)甲图表示北半球 (节气),该日西安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分)。
(3)乙图D、E、F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2分)。
32“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把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读图11,回答问题。(10分)
图11
(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差异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2分)
(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3)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3分),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2分)
33.近三十年来,鄂尔多斯市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读图12以及文字资料,回答问题。(15分)
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面积8.7万平方千米,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该市煤炭、天然气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生产部门一直居于重要地位,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 | |||
![]() | |||
图12
(1)从两个方面,概括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2分)
(2)概括图12中三个阶段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3分)
(3)鄂尔多斯市三大产业结构中,比重变化最大的是 产业。简析这一变化对该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7分)
(4)鄂尔多斯市利用其能源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的西电东送工程。说明西电东送对该市及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3分)
34.读图13,完成(1)~(4)题(10分)
图13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3分)
(2)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2分)
(3)C、D两地高程相等,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3分)
(4)B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 。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分)
西安市育才中学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A | B | C | C | D | D | D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A | A | B | B | C | B | A | D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B | A | A | C | D | B | C | B | A |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每空1分)(1)弧ABC (2)夏至 昼长夜短 (3)E D
32.(10分)(1)纬度或热量(1分);纬度地带性规律(1分)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1分);
原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1分),降水量逐渐减少(1分)。
(3)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3分);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1分),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1分)。
33.(15分)
(1)能源资源储量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较充沛。(任答两点,每点1分,共2分)
(2)阶段1: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以农牧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 (1分);
阶段2:以第二产业为主,以能源为基础的采矿、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1分);
阶段3: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分)
(3)第一产业(1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可以为该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该市城市化发展。(3分);
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有利于该市退耕还草,减缓土地荒漠化,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3分)
(4)对该市的意义: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第二产业发展。(1分);
对东部发展的意义: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2分)
34.(10分)
(1)B处(1分)。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2分)
(2)铺设工程简单方便;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2分)
(3)C处有利:直线路程短;不利:坡度陡。D处有利:坡度较缓 不利:直线距离长。(3分)
(4)东方 0~50米之间(2分)